每天早早起床,生火做饭,带上吃的需要爬过一座山行几十公里的路,额头上渗着汗珠,眼神却无比坚毅、笑容灿烂……这听着像电影刻意勾画的煽情画面,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。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2018级1班的春忠,家住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一个小山村里,那里4G网络时有时无,有些时候连电话都打不通,要想顺畅地上网课,必须去十多公里外的村委会才能连上网。
由于疫情的原因,学校开展线上教学。学校老师知道春忠的实际情况,纷纷打电话告诉他不要担心,即便不能上课也没关系,回来学校以后老师可以给补上的……面对老师们的关怀,春忠除了感动之外,更多的是“斗志”:我知道老师们每天备课上课都很辛苦,还有一些年纪较长的老师还得学习网络教学的各种软件操作,相比之下,我的这点小困难不能成为不上课的理由。
2日,学校准时开展线上教学。春忠6点就起床了,麻利地生火做饭,带点吃的就去爬山路了。“开学第一天,我在山腰的一块大石头上上的课,网络还是不太好,有些卡,让人有些焦躁,但是每个老师讲课时,都不忘询问我上课的效果与情况。第二天天气不好,起雾打雷下大雨,我不能再去爬山。“我六点起来,就那么一直看着窗外,期待着雨停。可雨一直下,越来越大,没办法,我只能去十多公里以外的村委会那边了。我骑上摩托车,因为下雨加上十公里的路有一两公里是难走的泥巴路,那天摩托车一直打滑,等我骑到有网络的地方的时候,一看时间已经七点四十分了,马上要上课了,我在群里跟老师说了一下我会迟到几分钟,陈秀敏老师说不着急,慢慢来,他们会等着我……等我到村委会,已经八点十分了,身上已经被雨水浇透,笔记本也湿了。我哆嗦地打开了手机,陈秀敏老师和全体同学真的在等我,一句人齐了开始讲课。当时,我已经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……”春忠回忆。
做饭,上课,干农活,写作业……春忠每天的生活井井有条。即便偶尔去舅舅家蹭午饭,也会主动帮着干些农活,绝不偷懒。文学院的冯雪冬老师说,“古有凿壁偷光,今有远行蹭网,其实传达的都是一种触动人心底的感动、一种让人羡慕的自律,一种坚韧不拔的品质。”